聯系我們
電話:0335-3033211 13011460053
聯系人:呂志興
地址:秦皇島市海港區秦皇東大街288-1號(大秦左岸門市)風音琴行
傳真:0335-3033211
來源:admin 發布時間:2021-05-12 17:01:46
現代鋼琴結構精密復雜,琴身內有一萬多個零件協同工作,立式鋼琴和三角鋼琴基本結構是一樣的,主要由琴殼、琴弦、支架、音板、擊弦機系統(鍵盤、止音器、琴槌)和踏板系統(頂桿和踏板)六大部分組成。
琴殼
琴殼是鋼琴最直觀的組成部分,作為鋼琴的外殼,能起到支撐、保護內部裝置,以及美觀的作用。鋼琴70%的材質是木質的,鋼琴外殼木材的耐久性、堅固性是衡量鋼琴外殼質量的關鍵。優質鋼琴的外殼采用純實木制成,天然實木承重力強,不易老化或脆裂,保存時間更長,所以天然實木制作的鋼琴使用壽命也更長。 [5]
支架
鋼琴結構(7張)
支架是鋼琴的中心框架,也是鋼琴的共鳴盤,主要由鑄鐵制成,其輪廓清晰、表面光潔、質量穩定。因為需要承載全部琴弦的張力,所以鑄鐵支架外觀巨大,具有極高的耐力。三角鋼琴的支架重量超過總重量的1/3,承載全部琴弦約20噸的拉力。立式鋼琴的支架結構通常為矩形結構,承載全部琴弦約15噸的拉力。
其中調音釘是一種能用特制扳手扭動旋轉的釘狀螺栓,用來將琴弦緊扣在支架上。調音釘的旋床是有鎖口的特制高碳鋼,能讓琴弦牢固地繞在弦軸釘上,并在琴弦高強度拉力作用下使音準長期保持穩定。 [5]
琴弦
琴弦是鋼琴發聲的核心部分,琴弦排列起來繃在支架上,構成弦列。一般鋼琴的琴弦有220根左右,不同品牌的鋼琴琴弦數量有差異。琴弦分為高音區、中音區、低音區三組,高音區每音3弦,中音區每音2弦,低音區一音1弦。一音3弦稱為同音弦組,即3根弦調成同樣的音高(頻率),以增加音量、改善音色。
一般鋼琴琴弦是使用純度極高的碳鋼絲做成的,平均可承受120公斤以上的拉力。高音區和中音區的琴弦為裸弦(一根強度、韌性很好的特殊鋼絲),低音區琴弦則是纏弦(在鋼絲外纏繞細銅絲,以增加弦的附加質量,獲得良好的低音)。琴弦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鋼琴質量的好壞。琴弦必須延展性強、韌性好,且保持干凈,這樣才能使聲音的振動更為準確,獲得好音色。 [5]
音板
音板是能影響鋼琴聲學品質的重要部件之一,它由共振板、助木(又稱排檔)、音板框和弦碼組成。整塊音板是由一條條木板拼接而成的,當琴槌敲擊琴弦振動時,與琴弦緊密相連的高低音弦碼將振動的能量傳遞給音板,增強音輻射,將琴弦振動釋放的能量盡可能多地傳播開去,增強音響效果,并實現對不同頻率振動波的過濾和潤色。
立式鋼琴的音板藏在琴體里面,聽起來樂聲有些低沉。而平臺鋼琴的音板在鑄鐵板下面,當琴蓋打開時,樂聲會增強。 [5]
擊弦機系統
整個擊弦機系統由數千個零部件組成,這些精心安排的構件嚴整地組合在一起,構成一個完整的復奏式杠桿系統。為了讓手指的運動引起琴槌敲擊琴弦發出聲音,并準確地表達演奏者的音樂感情,每個零部件都必須調整到近乎苛刻的精確度要求。
擊弦機的運行原理是:手指觸鍵時,琴鍵后端蹺起,它后端的卡釘觸推聯動桿,使它以主梁為軸繞動,裝在聯動桿上的頂桿隨著聯動桿的抬起,觸推轉擊器,使轉擊器繞主梁運動,帶動裝在轉擊器上的琴槌,使之觸擊琴弦發音。發音完成后,琴槌需要及時返回原位,以備下次敲擊。
平臺鋼琴和立式鋼琴在擊弦機與鍵盤的機械結構上有差異。立式鋼琴的琴槌從橫向敲擊琴弦后,借助彈簧的力量返回原位,而平臺鋼琴的琴槌則從下面擊弦擊,弦完成后靠自重返回原位,琴槌的動作更省力。因此,平臺鋼琴的單鍵連擊能力比立式鋼琴的強。
鍵盤:鋼琴鍵盤包括琴鍵和鍵盤框。一般鋼琴有88個鍵(有些貝森多芬鋼琴有92個或97個鍵),其中36個黑鍵、52個白鍵,從低音開始,鍵盤可以分為大字二組、大字一組、大字組、小字組、小字一組、小字二組、小字三組、小字四組和小字五組。所有的琴鍵都是由均質木塊切割而成,大小平均、高度相仿,并經過嚴格的重量及平衡檢測,以保證觸鍵時達到平滑的效果。
琴槌:俗稱榔頭,由優質的羊毛縮絨成毛氈(或絨布)后與木材粘接制作而成。琴槌經過上述傳動裝置與琴鍵關聯在一起,當琴鍵被按下時,琴槌敲擊琴弦使之振動發音。所以琴槌的形狀、重量、彈性對音量、音色會有很大的影響。低音部琴槌厚而較軟,高音部琴槌薄而較硬。為了實現琴槌的差異化,毛氈的選擇與制作也是很精細的。
制音器:演奏者彈完一個音,放開該琴鍵后,琴弦的震動能立即靜止,這是由制音器來完成的。制音器是由軟而厚的呢子制成,它們與弦緊貼在一起,用來將振動的琴弦壓住,制止琴弦發音。 [5]
踏板系統
鋼琴的踏板系統經歷了150多年的復雜演變過程。踏板的運用被稱為鋼琴演奏的靈魂,恰當地使用踏板能使音樂更有光彩,更能表現樂曲的內涵。鋼琴的踏板系統由頂桿和踏板組成,踏板通過頂桿連接到系統中的杠桿、彈簧等裝置,作用到擊弦機,從而控制鋼琴的音量、音色和延音等。鋼琴踏板分為左、中、右三個,一般由金屬材料制成。
右踏板又稱延音踏板,是1783年由英國人約翰·布倫伍德發明的。當延音踏板被踩下時,平時壓在弦上的制音器立即揚起,使所有的琴弦延續震動,產生共鳴;將踏板放開后,所有的制音器又全部壓在琴弦上制止發音。由于按下制音踏板會使琴聲在一定程度上擴大,故又稱強音踏板。除了加大音量,延音踏板還可以延長聲響,增加聲音的厚度與力度的變化,美化旋律。
左踏板又稱柔音踏板,用于減弱音量和改變音色。平臺鋼琴和立式鋼琴的柔音踏板在結構上是不同的。平臺鋼琴的柔音踏板是移位踏板,踏板踩下時琴槌會立刻向旁邊推移,原本敲擊3根弦的琴槌現在只敲擊2根,原本敲擊2根的現在只蔽1根,而只有一根弦的音則使琴槌較軟的部分敲弦,從而使得音量減小,聲音變得柔和。立式鋼琴的柔音踏板是使所有琴槌移近琴弦,以減輕沖力,減少打擊的長度與強度,使音量變小,聲音變柔和。
中踏板在平臺鋼琴和立式鋼琴中的作用是不同的。平臺鋼琴的中踏板是選擇性延音踏板,也叫持續音踏板,它有著令聲音或弦的振動持續下去的作用。與右踏板的區別是,右踏板踩下時所有的制音器會被打開;而中踏板只會將所彈的音的制音器打開。也就是說,彈下一個(或幾個)音時踩下中踏板,則這一個(或幾個)音會一直保持到自然消失。在這期間彈下一個音或使用其他踏板也不會對其造成影響。這種選擇性延音踏板曾作為“尖端技術”用于高端琴,后來因為使用機會少,且為了節約成本,所以很多現代鋼琴的中踏板的構造和作用都有所改變。立式鋼琴的中踏板叫做消音踏板,用來在必要時降低整體音量。當消音踏板被踩下時,一塊活動的絨布會夾在琴槌和琴弦之間,使音量變得細小而朦朧。這種功能在正常的樂曲演奏中通常不會用到,只有在夜間或清晨彈奏時為避免擾民而使用。
在實際的鋼琴彈奏中,三個踏板互相結合起來使用。通常右踏板作用最大,使用最頻繁,必須更靈活,所以一般右腳專門負責踩右踏板;左腳則以腳跟作為支點,腳前掌左右移動,負責左、中踏板。